今年是我在川师的第三年,接下来面临离校实习,甚是不舍。今晚忽然想起日日生活的狮子山,在这三年的光阴里,总该有一番值得纪念的东西吧。月亮渐渐地升高了,窗外的爆竹声渐渐减弱。我静静地打开手机相册,回忆四季的狮子山。
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”淅淅沥沥的秋雨,独坐于桃李园对面的杜道生题字之亭,手捧柳永《雨霖铃》,更觉凄冷。细细读来,别是一番风味。再在余虹老师的课堂再现,氛围感人。再说狮子山的银杏树,以第七教学楼 C 区门口那棵最盛。不过,桃李广场两侧的最是可爱。南国的落叶,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。左侧的林荫小道很是干净,或是有许多人经过的原因。但是银杏林下无路之处统统铺满落叶,手捧起来,一阵清香;而右侧的小道,由于有盒子的遮挡,经过的人少。道路上铺满了金黄的银杏叶。脚踏上去,声音也没有,气味也没有,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。
然而狮山之秋又是多情的,正如“我言秋日胜春朝”。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生态广场上面有两个潭。潭的中间有四个怪石,都像一个人,中间挖去一个洞,大概是虚怀若谷吧!下面是睡莲和锦鲤。睡莲总是在晚上开放,真是花如其名!我遇到的教授也很好,谦和有礼,如周及徐老师、房锐老师、王红霞老师、余虹老师、董志强老师。
多少个早晨,为了感受古代诗文,我来到生态广场上的小树林,从书包里拿出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,择良辰美景,品赏心乐事。
“何妨吟啸且徐行”是从红枫林里阵阵风声中品味的。
“水面清圆,一一风荷举。”是可从狮子山文学院旁边的荷花池以品味的。漫步到图书馆,从图书馆五楼看下去,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,觅见的是田田的叶子。叶子上一点露水,正如刚出浴的美人,又如袅袅的歌声。“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。”一旁的桂花有金黄的,有黄的,情疏迹远只香留,可谓“自是花中第一流”。
正如海德格尔所说,“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”。真正生活应当是充满诗意的。这一点,董老师的哲学观深刻地感染了我的灵魂,我们应当回归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,而不是拘泥于现实世界。秉承我与世界一体的和谐理念,更好地去迎接每一天。此外,余老师读的《春》也让我理解到了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,需要极为扎实的朗诵功底与对语文的热爱之情。
此心安处是吾乡,却道他乡正故乡。狮山春秋虽三载,山水师恩不敢忘。
(作者系文学院2018级12班学生)